[临风玉树]:形容人风度潇洒,秀美多姿。同"玉树临风"。
[董狐直笔]: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
临:读lín,五行属火,意为从上向下看,在高处朝向低处;到、来;遭遇、碰到;挨着、靠近;照样子摹仿字画等含义。取名含义为坚韧、坚贞、自强不息之义;临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29170次,用于第一字占:71.3%,男孩名字占90.1%,女孩名字占:9.9%。
董:读dǒng,五行属木,监督管理;正,守正;深藏;统率。取名含义为正直、聪明、权力、谦虚之义;董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4552次,用于第一字占:78.3%,男孩名字占91%,女孩名字占:9%。
临董名字的寓意: 寓指坚韧不拔、自立自强、刚正不阿、深谋远虑、不露锋芒之意。
临董怎么读?临董名字读lín、dǒ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临董好写吗?临17画、左右结构,董15画、上下结构,临董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临董五行?临字五行属火,董字五行属木,名字属火木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临董重名率高吗?临董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3054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临董名字能打多少分?临董名字打分77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临董八字打分 ;
临字取名寓意为:坚韧不拔、自立自强之意;
临字姓名学寓意:病弱短寿,事劳无功,自杀他杀,配合吉则成功隆昌。
董字取名寓意为:刚正不阿、深谋远虑、不露锋芒之意;
董字姓名学寓意:英敏才人,理智充足,中年吉祥隆昌,晚年劳神。
临董姓名学寓意:病弱短寿,事劳无功,自杀他杀,配合吉则成功隆昌。 平
临董名字性格: 谦和有礼,遵守公共道德及信用,做事稳重且踏实,对待部属宽厚大方,受到尊敬与欢迎,是一位很好的领导人才。
临董名字成功运: 之事都有成功之象,财源可得,天运五行属水,劳多利少。查看临董一生财富多少?
临董名字适合职业: 会计员、司机、花匠、律师等。
临董名字事业运:事业对您都适合,碰到任何困难都有贵人相助,让您一展抱负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临董男孩86.2%,女孩13.8%,为男孩名字。
临董男女占比图
临董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075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临董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临董名字属蛇18%、属虎14%、属兔11%、其它57%
临董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临董五行为火木组合,宜五行喜火或喜木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水、属金的人使用;
临董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临董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临或董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临董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杨姓、张姓、刘姓、吴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临的拼音读lín; 临的繁体为臨; 临字五行为火; 临字康熙字典笔画17画;
【未集下】【臣字部】 臨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80第07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力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犂針切【正韻】犂沉切,?音林。【爾雅·釋詁】臨,視也。【詩·衞風】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又【大雅】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。【箋】臨,視也。【禮·曲禮】臨諸侯,畛於鬼神。【疏】以尊適?曰臨。【穀梁傳·哀七年】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,有臨一國之言焉,有臨一家之言焉。【註】徐乾曰:臨者,撫有之也。 又【博雅】臨,大也。 又【戰國策】縣隂以甘之,循有燕以臨之。【註】臨,猶制也。 又易卦名。 又車名。【詩·大雅】以爾鉤援,與爾臨衝,以伐崇墉。【傳】臨,臨車也。【疏】臨者,在上臨下之名。【釋名】臨,如字。韓詩作隆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哀四年】荀寅奔鮮虞,趙稷奔臨。【註】臨,晉邑。 又丘名。【爾雅·釋丘】右高名臨丘。 又姓。【後趙錄】秦州刺史臨深。【孔融傳】有臨孝存。 又門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左稱彎崎,右號臨硎。【註】彎崎,臨硎,閽闥名。吳後主起昭明宮,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,彎崎宮東門,臨硎宮西門。 又【韻會】力鴆切【正韻】力禁切
董的拼音读dǒng; 董的繁体为蕫; 董字五行为木; 董字康熙字典笔画15画;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董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045第23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多動切【集韻】覩動切,?音懂。【爾雅·釋詁】董,督,正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董之用威。 又【博雅】固也。 又深藏也。【史記·倉公傳】氣當大董。 又【周禮·春官】辨九?,四日振動。【鄭註】動讀爲董。書亦或爲董。振董,以兩手相擊也。 又【玉篇】藕根也。 又董蕖。【續博物志】董蕖者,婆羅門云阿苗根,似白芷。 又亭名。【左傳·文六年】改蒐于董。【註】河東汾隂縣有董亭。 又澤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文喜邑有董池陂,古董澤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昭二十九年】昔有飂叔安,有裔子曰董父,實甚好龍,龍多歸之,服事帝舜,賜之姓曰董。又【宣二年】董狐,古之良史也。 又【集韻】主勇切,音腫。【羣經音辨】短也。《左傳》余髮董董,今本作種種。 又【字彙補】董正之董,讀若督,東谷切。 【集韻】通作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