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夕寐宵兴]:晚睡早起。形容勤奋不息。同“夙兴夜寐”。
[一诺千金]:诺:许诺。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。比喻说话算数,极有信用。
夕:读xī,五行属金,傍晚,日落的时候;泛指晚上。取名含义为和睦、吉祥如意、长寿之义;夕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36350次,用于第一字占:67.8%,男孩名字占45.3%,女孩名字占:54.7%。
诺:读nuò,五行属火,意为应诺、允许;答应的声音,表示同意、承诺。取名含义为诚信、信守诺言、谨言慎行之义;诺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450919次,用于第一字占:76.1%,男孩名字占45.5%,女孩名字占:54.5%。
夕诺名字的寓意: 寓指安享天伦、儿孙满堂、福泰康宁、一诺千金、光明磊落之意。
夕诺怎么读?夕诺名字读xī、nuò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夕诺好写吗?夕3画、单一结构,诺16画、左右结构,诺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夕诺五行?夕字五行属金,诺字五行属火,名字属金火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夕诺重名率高吗?夕诺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6925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高。
夕诺名字能打多少分?夕诺名字打分84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夕诺八字打分 ;
夕字取名寓意为:安享天伦、儿孙满堂、福泰康宁之意;
夕字姓名学寓意:少年艰难,出外大吉,性刚多灾,刑偶伤子,晚年享福。
诺字取名寓意为:一诺千金、光明磊落之意;
诺字姓名学寓意:
夕诺姓名学寓意:少年艰难,出外大吉,性刚多灾,刑偶伤子,晚年享福。 平
夕诺名字性格: 表面温宏雅量,比较好面子又好出风头,虽诚恳待人,却容易得罪人面临卷入朋友的是非中,平白遭受损失。
夕诺名字成功运: 不佳,应多节俭,减少意外拖累或不慎的投资,以免造成赤字。查看夕诺一生财富多少?
夕诺名字适合职业: 司机、工人、医生、护士等。
夕诺名字事业运:事较踏实的工作,不可好高骛远,容易发生错误投资,而带来失败或资金上的困扰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夕诺男孩53.1%,女孩46.9%,为男孩名字。
夕诺男女占比图
夕诺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326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夕诺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夕诺名字属虎16%、属鸡12%、属兔9%、其它63%
夕诺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夕诺五行为金火组合,宜五行喜金或喜火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水的人使用;
夕诺为中性字,男孩女孩都可用于起名;
夕诺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夕或诺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夕诺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张姓、周姓、林姓、朱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夕的拼音读xī; 夕的繁体为夕; 夕字五行为金; 夕字康熙字典笔画3画;
【丑集下】【夕字部】 夕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246第0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祥易切,音席。晨之對,暮也。【尚書·大傳】歲之夕,月之夕,日之夕,謂臘爲歲夕,晦爲月夕,日入爲日夕也。【詩·小雅】以永今夕。 又朝見曰朝,夕見曰夕。【晉語】平公射鷃不死,使豎襄搏之,失。公怒,將殺之,叔向聞之夕。【註】夕見于朝以諫也。 又七夕。【齊諧記】桂陽武丁有仙道,謂弟曰:七月七夕,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。【荆楚歲時記】七夕,婦女結綵樓,?瓜果庭中,穿七孔針以乞巧。柳宗元有乞巧文。 又官名。夕郞,漢制,給事黃門之職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莊十九年】楚子卒,鬻拳葬諸夕室。 又山名。【山海經】渾夕之山。又曹夕之山。 又姓。望出巴郡。見【統譜】。 又斜也。【呂覽】正坐于夕室,謂室斜而正其坐也。又與昔通。【莊子·天運篇】通昔不寐。 又叶在爵切,音皭。猶宿也。【詩·齊風】齊子發夕。【陸德明疏】發朝也。叶上鞹薄。 【說文】从月半見。【徐曰】月字之半,月初生則暮見西方,故半月爲夕。
诺的拼音读nuò; 诺的繁体为諾; 诺字五行为火; 诺字康熙字典笔画16画;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諾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188第18
〔古文〕喏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奴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匿各切,?囊入聲。【說文】譍也。【玉篇】答也。【正韻】應聲。【詩·魯頌】莫敢不諾。【箋】應辭也。【禮·玉藻】父命呼唯而不諾。【註】唯速而恭,諾緩而慢。又【投壷】大師曰諾。【疏】承領之辭也。【吳志·顧雍傳】顧悌每得父書,拜跪讀之,每句應諾。 又【韻會】以言許人曰諾。【左傳·襄十八年】獻子許諾。【論語】子路無宿諾。【史記·季布傳】楚諺:得黃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諾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輕諾必寡信。【荀子·王霸篇】?賞己諾,信乎天下矣。【註】諾許也。己不許也。 又自輺語。【公羊傳·僖元年】慶父曰:此奚斯之聲也,諾己。【註】諾已,皆自輺語。 又【南史·江夏王鋒傳】鋒五歲,齊高帝使學鳳尾諾,一學卽工。【潘遠·紀聞談】諸侯箋奏皆批曰諾,諾字有尾若風也。 又【字彙補】諾臯,神名。【酉陽雜俎】有《諾臯記》。 又水名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韓昌、張猛與單于及大臣,俱登匈奴諾水東山。【師古註】今突厥地,諾眞水也。 又州名。【唐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