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德才兼备]:德:品德;才:才能;备:具备。既有好的思想品质,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。
[拔地倚天]:拔:突出,耸出。倚:倚傍,贴近。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
德:读dé,五行属火,本意为顺应自然,社会,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。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,提升自己。遵循本性、本心,顺乎自然,便是德;本心初,本性善,本我无,便成德。舍欲之得、得德。取名含义为具有仁爱之心、恩泽于民、德高望重。德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623647次,用于第一字占:79.1%,男孩名字占91.4%,女孩名字占:8.6%。
倚:读yǐ,五行属木,指靠着、依赖、倚靠。取名含义为得顺利、依靠之义;倚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32993次,用于第一字占:73.4%,男孩名字占93.6%,女孩名字占:6.4%。
德倚名字的寓意: 寓指指具仁爱之心、是非分明、厚德载物、意指得贵人扶助、相濡以沫、泰山可倚之意。
德倚怎么读?德倚名字读dé、yǐ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德倚好写吗?德15画、左右结构,倚10画、左右结构,德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德倚五行?德字五行属火,倚字五行属木,名字属火木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德倚重名率高吗?德倚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5704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德倚名字能打多少分?德倚名字打分83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德倚八字打分 ;
德字取名寓意为:指具仁爱之心、是非分明、厚德载物之意;
德字姓名学寓意:多才巧智,温和贤能,中年劳,晚年成功隆昌,环境良好。
倚字取名寓意为:意指得贵人扶助、相濡以沫、泰山可倚之意;
倚字姓名学寓意:福禄双收,中年有灾或有爱情厄,晚年享福。
德倚姓名学寓意:多才巧智,温和贤能,中年劳,晚年成功隆昌,环境良好。 大吉
德倚名字性格: 好胜心强,任何事情都不愿居于人下, 做事欠考虑,容易冲动,不善于言词,容易被人误会,而引起纠纷或诉讼。
德倚名字成功运: 不佳,只能勤俭过日。查看德倚一生财富多少?
德倚名字适合职业: 厨师、保姆、设计师、演员等。
德倚名字事业运:军奋斗,创业过程较艰苦,辛勤劳碌而收获不多,宜忍则安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德倚男孩93.6%,女孩6.4%,为男孩名字。
德倚男女占比图
德倚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299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德倚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德倚名字属鼠19%、属龙15%、属猴12%、其它54%
德倚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德倚五行为火木组合,宜五行喜火或喜木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水、属金的人使用;
德倚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德倚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德或倚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德倚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马姓、陈姓、赵姓、孙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德的拼音读dé; 德的繁体为德; 德字五行为火; 德字康熙字典笔画15画;
【寅集下】【彳字部】 德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371第08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多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的則切,?登入聲。【廣韻】德行也。【集韻】德行之得也。【正韻】凡言德者,善美,正大,光明,純懿之稱也。【易·乾卦】君子進德修業。【詩·大雅】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【書·臯陶謨】九德,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?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。又【洪範】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【周禮·地官】六德:知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。 又【玉篇】德,惠也。【書·盤庚】施實德于民。【詩·小雅】旣飽以德。 又善敎也。【禮·月令】孟春之月,命相布德,和令,行慶,施惠。【註】德謂善敎。 又感恩曰德。【左傳·成三年】王曰:然則德我乎。【疏】德加於彼,彼荷其恩,故謂荷恩爲德。【後漢·樊曄傳】光武微時,曄餽餌一笥,帝德之不忘。 又【韻會】四時旺氣也。【禮·月令】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 又【諡法】綏柔士民,諫爭不威,執義揚善,曰德。 又【說文】升也。 又【玉篇】福也。 又星名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望氣王朔言,後獨見塡星出如瓜
倚的拼音读yǐ; 倚的繁体为倚; 倚字五行为木; 倚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倚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08第05
【唐韻】於綺切【集韻】巨綺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隱綺切,?音輢。因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又【左傳·昭五年】薳啓彊曰:設机而不倚,爵盈而不飮。 又恃也。【前漢·韓信傳】百姓罷極怨望,容容無所倚。 又偏也,側也。【禮·問喪】居于倚廬。 又倚瑟,合曲也。【前漢·張釋之傳】愼夫人倚瑟而歌。今塡詞家謂之倚聲。 又姓。楚左史倚相之後。 又【正韻】於戲切,音意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與奇同。【荀子·修身篇】倚魁之行。【註】引《揚子·方言》:秦晉之閒,凡物體不具謂之倚。 又【莊子·天下篇】南方有倚人焉,曰黃繚。音義同畸。 【六書故】偏頗依倚,聲義近而微不同。頗甚於偏,倚力於依,察聲之廣陿輕重,義可知也。凡文各有義,以彼喻此,終不親切。《說文》依倚互相釋,此類甚多,蓋無所取之,取諸近似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