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同年而校]:犹言相提并论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[赤诚相待]:赤诚:极真诚、忠诚。以至诚之心待人。
校:读xiào、jiào,五行属木,一般指学堂,专业进行教育的机构,引申为团结、严肃、活泼;也指查对,比较,考察,订正等。取名含义为一丝不苟、沉着冷静、团结、活泼之义;校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8448次,用于第一字占:63.9%,男孩名字占91%,女孩名字占:9%。
诚:读chéng,五行属金,指真实、确实、诚实、真诚、实在。取名含义为诚实、真心、脚踏实地、真诚可靠之义;诚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660829次,用于第一字占:66.2%,男孩名字占89.5%,女孩名字占:10.5%。
校诚名字的寓意: 寓指精诚团结、博学多才、威风凛凛、诚心正意、赤诚相待、正人君子之意。
校诚怎么读?校诚名字读xiào、ché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仄平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校诚好写吗?校10画、左右结构,诚14画、左右结构,诚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校诚五行?校字五行属木,诚字五行属金,名字属木金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校诚重名率高吗?校诚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5561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校诚名字能打多少分?校诚名字打分75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校诚八字打分 ;
校字取名寓意为:精诚团结、博学多才、威风凛凛之意;
校字姓名学寓意:暗路长行,出外吉祥,中年有灾,晚年吉祥。
诚字取名寓意为:诚心正意、赤诚相待、正人君子之意;
诚字姓名学寓意:精明公正,智勇双全,名利双收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劳神。
校诚姓名学寓意:暗路长行,出外吉祥,中年有灾,晚年吉祥。 大吉
校诚名字性格: 为人仁慈,喜欢助他人,有进取心,对家庭有责任感,一生辛勤奋发,但处事较主观固执,容易陷入一意孤行,这一点应改进。
校诚名字成功运: 劳碌之财,如能节俭,积少成多,仍可小富。查看校诚一生财富多少?
校诚名字适合职业: 医生、花匠、护士、厨师等。
校诚名字事业运:属于一种稳定性收入的行业,如薪水阶级、农牧业,成本不大的生意均很适合,也能顺利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校诚男孩86.3%,女孩13.7%,为男孩名字。
校诚男女占比图
校诚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480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校诚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校诚名字属兔19%、属牛15%、属鼠12%、其它54%
校诚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校诚五行为木金组合,宜五行喜木或喜金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火的人使用;
校诚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校诚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校或诚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校诚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林姓、刘姓、朱姓、马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校的拼音读xiào、jiào; 校的繁体为校; 校字五行为木; 校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校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522第25
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古孝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居效切,?音敎。【說文】木囚也。【徐曰】校者,連木也。【易·噬嗑】屨校滅趾。【疏】謂梏其行,卽械也。 又角也,報也。【論語】犯而不校。 又考校。【禮·學記】比年入學,中年考校。 又比校。【周禮·天官】小宰比官府之具。【註】比校次之。【疏】使知善惡足否也。又檢校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貫朽而不可校。 又遮木以闌禽獸曰校。【漢成帝紀】大校獵。 又訂書曰校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詔向校中五經秘書。 又【小爾雅】戰交曰校。 又【唐韻】【韻會】胡敎切【集韻】後敎切【正韻】胡孝切,?音效。學宮名。夏曰校。校者,敎也,鄕學爲校。【左傳·襄三十一年】鄭人游于鄕校,以論執政。【前漢·平帝紀】郡國曰學,侯國曰校。 又支木爲欄格以養馬曰校。【周禮·夏官·校人之職】六廏成校,校有左右,爲十二閑。 又軍部有闌格者亦曰校。【前漢·百官表】司隷校尉,城門校尉。【?法志】內增七校。【釋名】校,號也。將帥號令之所在也。 又姓。【統譜】唐校傑,
诚的拼音读chéng; 诚的繁体为誠; 诚字五行为金; 诚字康熙字典笔画14画;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誠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188第18
【唐韻】氏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時征切,?音成。【說文】信也。【廣雅】敬也。【增韻】純也,無僞也,眞實也。【易·乾卦】閑邪存其誠。【疏】言防閑邪惡,當自存其誠實也。【書·太甲】鬼神無常享,享于克誠。【傳】言鬼神不係一人,能誠信者則享其祀。【眞德秀曰】唐虞時未有誠字,《舜典》允塞卽誠之義。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。【禮·樂記】著誠去僞,禮之經也。【中庸】誠者,天之道也。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【註】誠者,眞實無妄之謂。 又【玉篇】審也。【禮·經解】故衡誠縣,不可欺以輕重。【註】誠,猶審也。或作成。 又郡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悉州歸誠郡。 又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嶺南道有思誠州。 又叶?羊切,音嘗。【韓愈·歐陽生哀辭】哭泣無益兮,抑哀自彊。推生知死兮,以慰孝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