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泰山北斗]:泰山:东岳,在山东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。
[义方之训]:意思是为人遵守的道理。教人以为人之道的训言。
泰:读tài,五行属水,指平安,安定;佳、极、美好。取名含义为祥瑞、宏伟、博大之义;泰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87367次,用于第一字占:65.8%,男孩名字占89.6%,女孩名字占:10.4%。
训:读xùn,五行属水,一般指教导,指导,培育,准则,如诗礼之训;也指顺从,归顺。取名含义为贤淑、典范、引申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之义;训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26669次,用于第一字占:79.1%,男孩名字占92.6%,女孩名字占:7.4%。
泰训名字的寓意: 寓指否极泰来、福寿康宁、泰山北斗、温婉贤良、温文尔雅、克己复礼之意。
泰训怎么读?泰训名字读tài、xùn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仄仄调,音律有重叠,读音较为拗口。
泰训好写吗?泰9画、上下结构,训10画、左右结构,名字字形美观,匀称好写。
泰训五行?泰字五行属水,训字五行属水,名字属水水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泰训重名率高吗?泰训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4065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泰训名字能打多少分?泰训名字打分76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泰训八字打分 ;
泰字取名寓意为:否极泰来、福寿康宁、泰山北斗之意;
泰字姓名学寓意:多才巧智,清雅荣贵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倍加隆昌。
训字取名寓意为:温婉贤良、温文尔雅、克己复礼之意;
训字姓名学寓意:一生清雅平凡,晚婚大吉,双妻之格,多灾难,怀才不遇。
泰训姓名学寓意:多才巧智,清雅荣贵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倍加隆昌。 吉
泰训名字性格: 乐观,内心多苦闷,待人诚恳,但喜怒无常,感情较极端,待人热心积极而常为他人所累,耐心处事终有所得。
泰训名字成功运: 财运但不丰,注意受亲友之拖累。查看泰训一生财富多少?
泰训名字适合职业: 舞蹈家、设计师、教师、会计员等。
泰训名字事业运:运平凡,在稳定中求发展,一生运徒尚称如意,中年后防意外失败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泰训男孩90.4%,女孩9.6%,为男孩名字。
泰训男女占比图
泰训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041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泰训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泰训名字属马18%、属猴14%、属牛11%、其它57%
泰训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泰训五行为水水组合,宜五行喜水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土、属土的人使用;
泰训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泰训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泰或训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泰训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黄姓、赵姓、李姓、杨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泰的拼音读tài; 泰的繁体为泰; 泰字五行为水; 泰字康熙字典笔画9画;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泰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618第15
〔古文〕夳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他蓋切,音太。【說文】滑也。 又大也。【前漢·郊祀歌】揚金光,橫泰河。 又通也。【易·泰卦】天地交泰。 又甚也。【詩·小雅】昊天泰憮。 又寬也,安也。【論語】君子泰而不驕。 又侈也。【晉語】恃其富寵以泰於國。 又丘名。【爾雅·釋丘】右陵泰丘。 又風名。【爾雅·釋天】西風謂之泰風。【註】西風成物,物豐泰也。 又山名。【爾雅·釋山】泰山爲東嶽。又有小泰山,在朱虛縣,汶水所出。 又州名。本晉海陵郡,今屬揚州府。又泰安州,本唐泰州,屬濟南府。俱見【廣輿記】。 又澤名。【山海經】瀤澤之水,東北流,注于泰澤。 又社名。【蔡邕·獨斷】天子之宗社曰泰社。 又尊名。【禮·明堂位】泰,有虞氏之尊也。 又【韻補】叶他計切,音替。【曹植·七啓】元化參神,與靈合契。惠澤播於黎苗,威靈鎭乎無外。超隆平於殷周,踵羲皇而齊泰。 【說文】亦省作太。从水。俗作,非是。
训的拼音读xùn; 训的繁体为訓; 训字五行为水; 训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訓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188第18
〔古文〕?馴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許運切【正韻】吁運切,?薰去聲。【說文】說敎也。【徐曰】訓者,順其意以訓之也。【正韻】誨也。【字彙】導也。【書·伊訓】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。【傳】作訓以敎導太甲。【詩·大雅】四方其訓之。【正義】訓是敎誨之別名。【禮·曲禮】敎訓正俗。【疏】謂訓說義理。 又【正字通】古言可爲法也。【書·說命】學于古訓。【詩·大雅】古訓是式。【傳】古,故也。訓,道也。【傳】古訓,先王之遺典也。【左傳·文六年】告之訓典。【註】訓典,先王之書。 又【玉篇】誡也。【魏書·高允傳】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《酒訓》。 又【廣韻】男曰敎,女曰訓。 又【博雅】順也。【書·康誥】皇天用訓厥道,付畀四方。【傳】上天用順文武之道,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。【後漢·方術傳】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。【註】訓,順也。 又詁訓,註解之別名。【爾雅·郭璞序】《爾雅》者,所以通詁訓之指歸。【疏】訓,道也。道物之貌以吿人也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不爲章句訓詁。【師古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