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秉公任直]:持心公正,处事正直。
[义方之训]:意思是为人遵守的道理。教人以为人之道的训言。
秉:读bǐng,五行属木,1、拿着,持; 2、掌握,把持。3、秉性,秉承。取名含义为为人秉正、兢兢业业之义;秉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29343次,用于第一字占:75.4%,男孩名字占91.7%,女孩名字占:8.3%。
训:读xùn,五行属水,一般指教导,指导,培育,准则,如诗礼之训;也指顺从,归顺。取名含义为贤淑、典范、引申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之义;训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26669次,用于第一字占:79.1%,男孩名字占92.6%,女孩名字占:7.4%。
秉训名字的寓意: 寓指刚正不阿、有气有节、顶天立地、温婉贤良、温文尔雅、克己复礼之意。
秉训怎么读?秉训名字读bǐng、xùn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仄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秉训好写吗?秉8画、单一结构,训10画、左右结构,名字字形美观,匀称好写。
秉训五行?秉字五行属木,训字五行属水,名字属木水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秉训重名率高吗?秉训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5987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秉训名字能打多少分?秉训名字打分78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秉训八字打分 ;
秉字取名寓意为:刚正不阿、有气有节、顶天立地之意;
秉字姓名学寓意:义利分明,名利双收,清雅荣贵,操守廉正,出国之字。
训字取名寓意为:温婉贤良、温文尔雅、克己复礼之意;
训字姓名学寓意:一生清雅平凡,晚婚大吉,双妻之格,多灾难,怀才不遇。
秉训姓名学寓意:义利分明,名利双收,清雅荣贵,操守廉正,出国之字。 吉
秉训名字性格: 性格容忍而明朗,机智聪明且判断力强,快人快语人缘好,眼高手低,精神生活常在不安定中,天运五行属于土者,早年有灾厄,中年后可成功发展,一展自己抱负。
秉训名字成功运: 财运不稳,贫富难分,有因判断错误而失去财产者。查看秉训一生财富多少?
秉训名字适合职业: 厨师、花匠、保姆、护士等。
秉训名字事业运:在苦劳中创立一番事业,成功时若能退守可保无忧,如继续拓展,恐有失败之虞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秉训男孩94.4%,女孩5.6%,为男孩名字。
秉训男女占比图
秉训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112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秉训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秉训名字属鼠16%、属兔12%、属龙9%、其它63%
秉训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秉训五行为木水组合,宜五行喜木或喜水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金、属土的人使用;
秉训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秉训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秉或训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秉训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马姓、刘姓、陈姓、朱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秉的拼音读bǐng; 秉的繁体为秉; 秉字五行为木; 秉字康熙字典笔画8画;
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秉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849第21
【唐韻】兵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補永切,?音丙。禾盈把也。【詩·小雅】彼有遺秉。【疏】秉,把也。【禮·聘禮】四秉曰筥。【註】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,筥穧名,今萊易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。 又米數。【禮·聘禮】十斗曰斛,十六斗曰籔,十籔曰秉。又【小爾雅】鐘二謂之秉,秉十六斛。○按《儀禮》禾米之秉,字同?異。惟徐氏《韻譜》二石爲秉,又是一說。蓋石卽斛也。冉子與粟五秉。據《儀禮》爲八十石,據徐氏止十石,多寡迥別,俟考正。 又執持也。【禮·禮運】天秉陽垂日,星地秉隂竅於山川。【詩·大雅】民之秉彝。【書·君奭】秉德明恤。 又去聲,陂病切。與柄同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二十八舍主十二州,斗秉兼之。【絳侯世家】許負相周亞夫曰:君後三歲而侯,侯八歲爲將相,持國秉。 又姓。○按《說文》秉,从又持禾,《正字通》兼載鐘鼎文?字重出。?字原从?从殳。
训的拼音读xùn; 训的繁体为訓; 训字五行为水; 训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訓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188第18
〔古文〕?馴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許運切【正韻】吁運切,?薰去聲。【說文】說敎也。【徐曰】訓者,順其意以訓之也。【正韻】誨也。【字彙】導也。【書·伊訓】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。【傳】作訓以敎導太甲。【詩·大雅】四方其訓之。【正義】訓是敎誨之別名。【禮·曲禮】敎訓正俗。【疏】謂訓說義理。 又【正字通】古言可爲法也。【書·說命】學于古訓。【詩·大雅】古訓是式。【傳】古,故也。訓,道也。【傳】古訓,先王之遺典也。【左傳·文六年】告之訓典。【註】訓典,先王之書。 又【玉篇】誡也。【魏書·高允傳】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《酒訓》。 又【廣韻】男曰敎,女曰訓。 又【博雅】順也。【書·康誥】皇天用訓厥道,付畀四方。【傳】上天用順文武之道,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。【後漢·方術傳】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。【註】訓,順也。 又詁訓,註解之別名。【爾雅·郭璞序】《爾雅》者,所以通詁訓之指歸。【疏】訓,道也。道物之貌以吿人也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不爲章句訓詁。【師古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