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心融神会]:意思是指心神融会贯通,领悟明白,出自《续传灯录·杨岐禅师》。
[龙章凤姿]:章:文采。蛟龙的文采,凤凰的姿容。比喻风采出众。
融:读róng,五行属土,一般指融合、融洽、和谐,如融会贯通,其乐融融;也指融化,融解。取名含义为善良、温和、和顺、通达之义;融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737642次,用于第一字占:79.5%,男孩名字占41.5%,女孩名字占:58.5%。
章:读zhāng,五行属火,花纹,文采;同“彰”,彰明,显著,条目,规程。取名含义为文采斐然、正直、优秀、;章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37548次,用于第一字占:75.9%,男孩名字占85.8%,女孩名字占:14.2%。
融章名字的寓意: 寓指以和为贵、顺风顺水、繁荣昌盛、文采斐然、正直不阿、才华横溢之意。
融章怎么读?融章名字读róng、zhā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平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融章好写吗?融16画、左右结构,章11画、上中下结构,融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融章五行?融字五行属土,章字五行属火,名字属土火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融章重名率高吗?融章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6483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高。
融章名字能打多少分?融章名字打分82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融章八字打分 ;
融字取名寓意为:以和为贵、顺风顺水、繁荣昌盛之意;
融字姓名学寓意:慈祥有德,一生成功隆昌,所谋如意,环境良好。
章字取名寓意为:文采斐然、正直不阿、才华横溢之意;
章字姓名学寓意:出外贵人明现,晚婚大吉,双妻之格,中年劳,晚年吉祥荣贵。
融章姓名学寓意:慈祥有德,一生成功隆昌,所谋如意,环境良好。 大吉
融章名字性格: 才华与毅力,惟恐遭到困难而心灰意冷,影响未来成就,以又缺乏服从心,如从事人际关系单纯的事业,比较容易成功,早运较为劳苦,中年后可逐渐发展。
融章名字成功运: 之财可得,应多节俭为要。天运五行属水时,可达小康至中富程度。查看融章一生财富多少?
融章名字适合职业: 设计师、花匠、律师、军人等。
融章名字事业运:劳力得财的生意或薪水阶级较为适合,千万不可从事投机性的行业,以免劳命伤财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融章男孩79.1%,女孩20.9%,为男孩名字。
融章男女占比图
融章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259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融章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融章名字属猴16%、属兔12%、属羊9%、其它63%
融章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融章五行为土火组合,宜五行喜土或喜火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木、属水的人使用;
融章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融章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融或章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融章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赵姓、刘姓、吴姓、胡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融的拼音读róng; 融的繁体为融; 融字五行为土; 融字康熙字典笔画16画;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融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092第42
【唐韻】以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余中切【正韻】以中切,?音瀜。【說文】炊氣上出也。【徐曰】鎔也,氣上融散也。 又和也。【左傳·隱元年】其樂也融融。 又長也。【爾雅疏】宋衞荆吳之閒曰融駿者,長大也。 又明也。【詩·大雅】昭明有融。【註】融,明之盛者。 又朗也。【左傳·昭五年】明夷之謙,明而未融。【註】融,朗也。【孔疏】融是大明,故爲朗也。 又州名。【韻會】隋置融州,屬桂林郡。 又【爾雅·釋丘】再成銳上爲融丘。【註】纖頂者。 又【左傳註】東北曰融風。 又祝融,神名。【禮·月令】其神祝融。【註】顓頊氏之子犂,爲火官。 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祝融氏之後也。 通作䑣。【後漢·張衡·思幸賦】展曳曳以䑣䑣。 【集韻】籀作?。
章的拼音读zhāng; 章的繁体为章; 章字五行为火; 章字康熙字典笔画11画;
【午集下】【立字部】 章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871第08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諸良切【正韻】止良切,?音彰。【說文】樂竟爲一章。从音从十。十,數之終也。 又采也。【書·臯陶謨】五服五章哉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畫繢之事,靑與赤謂之文,赤與白謂之章。 又明也。【易·垢卦】品物咸章。【書·洪範】俊民用章。 又文章也。【詩·小雅】維其有章矣。【箋】禮文也。 又篇章。【詩疏】詩有章句,總義包體,所以明情也。 又成事成文曰章。【孟子】不成章不達。【周語】將以講事成章。 又【周語】余敢以私勞,變前之大章。【註】表也,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。 又條也,程也。【史記·高祖紀】約法三章。【太史公自序】張蒼爲章程。【註】章。歷數之章術也。 又大林木曰章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千章金材。 又【爾雅·釋山疏】山形上平者名章。 又地名。【山海經】鮮山又東曰章山。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。【史記·楚世家】吳大敗楚于豫章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勃海郡屬縣章武,章鄕,會稽郡屬縣句章,西河郡千章縣,廣平國斥章,東平國章縣。【後漢·光武紀】建武六年,改春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