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陶熔鼓铸]:比喻给人的思想、性格以有益的影响。
陶:读táo,五行属火,一般指制造陶器和炼金属;也指情操,快乐,陶冶。取名含义为良好的品格、情操、快乐的样子之义;陶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31712次,用于第一字占:66.9%,男孩名字占41.8%,女孩名字占:58.2%。
巾:读jīn,五行属木,用来擦抹或包裹、缠束、覆盖东西的小块纺织品,相当于现在的手巾。引申为包裹、覆盖的意思。取名含义为潇洒、大度、包容之义;巾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1100次,用于第一字占:71.7%,男孩名字占55.6%,女孩名字占:44.4%。
陶巾名字的寓意: 寓指眉开眼笑、堂堂正正、怡情养性、义薄云天、海纳百川、集思广益之意。
陶巾怎么读?陶巾名字读táo、jīn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平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陶巾好写吗?陶16画、左右结构,巾3画、单一结构,陶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陶巾五行?陶字五行属火,巾字五行属木,名字属火木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陶巾重名率高吗?陶巾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3789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陶巾名字能打多少分?陶巾名字打分80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陶巾八字打分 ;
陶字取名寓意为:眉开眼笑、堂堂正正、怡情养性之意;
陶字姓名学寓意:多才伶俐,温和贤淑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。
巾字取名寓意为:义薄云天、海纳百川、集思广益之意;
巾字姓名学寓意:刑克父母,刑妻伤子,晚婚大吉,中年隆昌,晚年多灾。
陶巾姓名学寓意:多才伶俐,温和贤淑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。 大吉
陶巾名字性格: 热心而性急,做事短虑容易受挫折,内外是非多,而有为他人所累之倾向,应培养耐力及精神修养,创造中年后的成功为要。
陶巾名字成功运: 中得财,时贫时富不稳定,慎防意外损失。天运五行属金时,财利较佳。查看陶巾一生财富多少?
陶巾名字适合职业: 记者、工人、会计员、演员等。
陶巾名字事业运:力坚苦奋斗搏得一时成功,中途受挫折,有中年后再发展之灵意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陶巾男孩51.9%,女孩48.1%,为男孩名字。
陶巾男女占比图
陶巾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191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陶巾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陶巾名字属狗20%、属鸡16%、属蛇13%、其它51%
陶巾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陶巾五行为火木组合,宜五行喜火或喜木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水、属金的人使用;
陶巾为中性字,男孩女孩都可用于起名;
陶巾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陶或巾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陶巾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徐姓、周姓、杨姓、孙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陶的拼音读táo; 陶的繁体为陶; 陶字五行为火; 陶字康熙字典笔画16画;
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陶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354第10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徒刀切,音桃。【爾雅·釋丘】再成爲陶丘。【疏】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。【書·禹貢】東出于陶丘北。【釋名】於高山上一重作之,如陶竈然也。【說文】陶丘,在濟隂。【戰國策】秦客卿造謂穰侯曰:秦封君以陶。【註】今定陶縣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濟隂郡定陶縣。【史記·越世家】范蠡止於陶。【註】徐廣曰:今定陶。正義曰:括地志云: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,止此山之陽也。 又【說文】陶丘有堯城,堯嘗所居,故堯號爲陶唐氏。【書·五子之歌】惟彼陶唐,有此冀方。 又縣名。【漢書·地理志】魏郡館陶縣,雲中郡陶林縣,定襄郡安陶縣,雁門郡?陶縣。 又【玉篇】陶甄。【廣韻】尸子曰:夏桀臣昆吾作陶。【汲冢周書】神農作瓦器。【詩·大雅】陶復陶穴。 又陶正,官名。【左傳·襄二十五年】昔虞閼父爲周陶正。 又【書·五子之歌】鬰陶乎予心。【傳】鬰陶,言哀思也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鬰陶,繇喜也。【禮·檀弓】人喜則斯陶,陶斯咏,咏斯猶。【註】陶,鬰陶也。【疏】鬰陶者,
巾的拼音读jīn; 巾的繁体为巾; 巾字五行为木; 巾字康熙字典笔画3画;
【寅集中】【巾字部】 巾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327第20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居銀切,音䘜。【說文】佩巾也。【禮·內則】盥卒授巾。【註】巾以帨手。 又【正韻】蒙首衣也。【玉篇】佩巾,本以拭物,後人著之於頭。【急就篇註】巾者,一幅之巾,所以裹頭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覆結,謂之幘巾。【釋名】巾,謹也。二十成人,士冠庶人巾,當自謹修於四敎也。 又【正韻】羃也。【周語】靜其巾羃。【註】巾羃,所以覆尊彝。 又被巾。【揚子·方言】帍裱謂之被巾。【註】婦人領巾也。 又【類篇】衣也。【周禮·春官】巾車。【註】巾猶衣也。【疏】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,故訓巾猶衣也。 又【正韻】帉也。【說文】楚謂大巾曰?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蔽厀,魏宋南楚之閒謂之巨巾。 又【急就篇註】巾,一曰裹足之巾,若今裒足布也。 又巾車,官名。【周禮·春官·巾車註】巾車,車官之長。 又【五音集韻】姜螼切,音巹,飾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香靳切,音焮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