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知书知礼]:意思是有文化,懂礼仪。形容有教养。
[百伶百俐]:形容非常聪明乖巧。
书:读shū,五行属金,指记录书写的成本的著作。写文章;信件,信函;取名含义为知识丰富、学识文博、素养高;书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345026次,用于第一字占:68.6%,男孩名字占90.9%,女孩名字占:9.1%。
百:读bǎi,五行属水,一般指很多,如百炼成钢;指数名,如百里挑一。取名含义为百折不挠、一丝不苟、专心致志、坚持不懈之义;百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67702次,用于第一字占:67.2%,男孩名字占89.1%,女孩名字占:10.9%。
书百名字的寓意: 寓指敏而好学、博览五车、博古通今、百折不挠、出类拔萃、坚持不懈之意。
书百怎么读?书百名字读shū、bǎi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书百好写吗?书10画、单一结构,百6画、上下结构,名字字形美观,匀称好写。
书百五行?书字五行属金,百字五行属水,名字属金水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书百重名率高吗?书百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7864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高。
书百名字能打多少分?书百名字打分78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书百八字打分 ;
书字取名寓意为:敏而好学、博览五车、博古通今之意;
书字姓名学寓意:清雅荣贵,多才巧智,精明公正,义利分明,英俊成功。
百字取名寓意为:百折不挠、出类拔萃、坚持不懈之意;
百字姓名学寓意:理智充足,食禄齐美,一生多才巧智,成功隆昌,环境良好。
书百姓名学寓意:清雅荣贵,多才巧智,精明公正,义利分明,英俊成功。 吉
书百名字性格: 心较强,待人谦虚客气,但自律较严,不肯与人妥协,交际不太圆满,对自己满怀信心,容易陷入一意孤行。
书百名字适合职业: 舞蹈家、司机、教师、保姆等。
书百名字事业运:成功有望,但创业过程较劳苦,中年后可一展抱负。慎防突然的崩溃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书百男孩89.8%,女孩10.2%,为男孩名字。
书百男女占比图
书百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580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书百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书百名字属马16%、属虎12%、属龙9%、其它63%
书百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书百五行为金水组合,宜五行喜金或喜水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火、属土的人使用;
书百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书百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书或百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书百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黄姓、张姓、郭姓、陈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书的拼音读shū; 书的繁体为書; 书字五行为金; 书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辰集上】【曰字部】 書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84第07
【廣韻】傷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商居切,?音舒。【說文】作?,著也。从聿从者。隷省作書。【易·繫辭】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。【註】書契,所以決斷萬事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【註】書,六書之品。又【地官·保氏】乃敎之六藝,五曰六書。【註】六書:象形、會意、轉注、處事、假借、諧聲。【許愼·說文序】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,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,其後形聲相益,卽謂之字。著於竹帛謂之書。書者,如也。 又書有六體。【前漢·藝文志】六體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書、隷書、繆篆、蟲書。又【說文】書有八體: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蟲書,五曰摹印,六曰署書,七曰殳書,八曰隷書。 又【尙書序疏】諸經史因物立名,物有本形,形從事著,聖賢闡敎,事顯於言,言愜羣心,書而示法,旣書有法,因號曰書。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。【史記·禮書註】書者,五經六籍總名也。【釋名】書,庶也。紀庶物也。 又【詩·小雅】畏此?書。【傳】?書,戒命也。【疏】
百的拼音读bǎi; 百的繁体为百; 百字五行为水; 百字康熙字典笔画6画;
【午集中】【白字部】 百; 康熙笔画:6; 页码:页785第04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博陌切,音伯。【說文】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【徐曰】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 又眾多也。【易·繫辭】百官以治。【書·堯典】平章百姓。【後漢·明帝紀】百蠻貢職。 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【古今注】。 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【大戴禮】。 又百足,蟲名。【博物志】百足,一名馬蚿。 又百合,草名。【譚子化書】山蚯化爲百合。 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 又國名。【北史·百濟傳】百濟國,馬韓之屬,在遼東之東。 又姓。百豐,列子弟子。又複姓。【風俗通】秦百里奚之後,其先虞人,家于百里,因氏焉。 又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莫白切,音陌。勵也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距躍三百,曲踴三百。【註】言每跳皆勉力爲之。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。【後漢·曹節傳註】五百字,本爲伍佰。伍,當也。佰,道也。使之導引,當道陌中,以驅除也。【續志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