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风云之志]: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。
[谆谆诰诫]: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。同“谆谆告戒”。
云:读yún,五行属水,云彩,指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;也指说话、高空、云中、或轻柔舒卷如云之物;取名含义为抱负不凡、心怀广阔、前程远大。云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2062614次,用于第一字占:72.5%,男孩名字占93.3%,女孩名字占:6.7%。
诰:读gào,五行属木,本义指告诉,一般指上告下,如帝王给臣子的命令。取名含义为诰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6424次,用于第一字占:66.5%,男孩名字占50.6%,女孩名字占:49.4%。
云诰名字的寓意: 寓指志向高远、知书达理、正直不阿之意。
云诰怎么读?云诰名字读yún、gào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云诰好写吗?云12画、单一结构,诰14画、左右结构,云诰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云诰五行?云字五行属水,诰字五行属木,名字属水木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云诰重名率高吗?云诰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4589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云诰名字能打多少分?云诰名字打分75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云诰八字打分 ;
云字取名寓意为:志向高远、知书达理、正直不阿之意;
云字姓名学寓意:清秀伶俐,多才巧智,出国之格,中年成功隆昌。
诰字取名寓意为:之意;
诰字姓名学寓意:智勇双全,禄享千钟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,官旺之字。
云诰姓名学寓意:清秀伶俐,多才巧智,出国之格,中年成功隆昌。 大吉
云诰名字性格: 在社会上为人处事,这种个性是不适合的,否则您就是吃再大的亏,也只有诉之神明,动怒也无法解决事情,您的优点只有勤俭而默默耕耘。
云诰名字成功运: 财运不佳,奉劝您从事薪水生活,或资金较少的小买卖,免为财务困难而伤神。查看云诰一生财富多少?
云诰名字适合职业: 军人、厨师、护士、舞蹈家等。
云诰名字事业运:一心一意想闯一番事业,无奈命运多受挫折,凶多吉少,如果注重精神修养会好过些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云诰男孩71.6%,女孩28.4%,为男孩名字。
云诰男女占比图
云诰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474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云诰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云诰名字属虎16%、属鼠12%、属牛9%、其它63%
云诰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云诰五行为水木组合,宜五行喜水或喜木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土、属金的人使用;
云诰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云诰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云或诰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云诰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胡姓、马姓、朱姓、黄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云的拼音读yún; 云的繁体为雲; 云字五行为水; 云字康熙字典笔画12画;
【子集上】【二字部】 云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86第08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王分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于分切,?音雲。【說文】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【正字通】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 又運也。【管子·戒篇】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【註】云:運動貌。 又狎昵往復也。【詩·小雅】昏姻孔云。【朱傳】云:旋也。【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】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【註】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 又語助。【詩·小雅】伊誰云憎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秦文公獲若石云于?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【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】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 又云云:衆語也。《前漢·汲黯傳》上曰,吾欲云云。【註】猶言如此如此也。 又云云:山名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封大山禪云云:【註】云云:太山下小山。 又云爲。【易·繫辭】變化云爲。 又姓。漢云敞。 又與芸同。【莊子·在宥篇】萬物云云。【註】盛貌。老子作芸芸。 又紛云:興作貌。【呂覽·圜道篇】雲氣西行云云然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威武紛云。俗作紜。 又【韻補】叶
诰的拼音读gào; 诰的繁体为誥; 诰字五行为木; 诰字康熙字典笔画14画;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誥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188第18
〔古文〕???【唐韻】【廣韻】古到切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号切,?音告。【說文】告也。【徐曰】以文言告曉之也。【廣雅】敎也。【易·姤卦】后以施命誥四方。【周禮·春官】大祝作六辭,以通上下、親疏、遠近,三曰誥。【註】杜子春曰:誥,當爲告。書亦可爲告。 又【韻會】告上曰告,發下曰誥。【爾雅·釋言】謹也。【註】所以約勤謹戒衆。【疏】以六義諭衆謂之誥,尚書誥誓之類是也。【孔安國·尚書序】夏商周之書,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,其歸一揆。【疏】三王訓、誥、誓、命、歌、貢、征、範類猶有八,獨言誥者,以別而言之,其類有八,文從要約,一誥兼焉。以此八事,皆有言以誥示,故總謂之誥。【穀梁傳·隱八年】誥誓不及五帝。【周禮·秋官】士師掌五戒,二曰誥,用之于會同。【文心雕龍】其在三代,事兼誥誓,誓以訓戒,誥以敷政。 又【正字通】古者上下有誥,秦廢古稱制詔。漢武元狩六年,初作誥,然不以命官。唐稱制不稱誥,宋始以誥命庶官,明命官用敕不用誥。三載考績,則用誥以褒美。洪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