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有识之士]: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。
[才望高雅]:形容人富有才学,享有很高的声望,不同流俗。
士:读shì,五行属金,优良、优秀;对人的美称;知识分子的通称;未婚的男子。取名含义为杰出、才华横溢、英俊之义;士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59450次,用于第一字占:66.2%,男孩名字占85.9%,女孩名字占:14.1%。
望:读wàng,五行属水,1、人所敬仰的,有名的,如名望。2、向,朝着,如希望。取名含义为威望、期望、引申为道德高尚之义;望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69683次,用于第一字占:71.4%,男孩名字占41.7%,女孩名字占:58.3%。
士望名字的寓意: 寓指博学多才、才德兼备、风华正茂、声名远播、德高望重、拨云睹日之意。
士望怎么读?士望名字读shì、wà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仄仄调,音律有重叠,读音较为拗口。
士望好写吗?士3画、单一结构,望11画、上下结构,名字字形美观,匀称好写。
士望五行?士字五行属金,望字五行属水,名字属金水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士望重名率高吗?士望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6183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高。
士望名字能打多少分?士望名字打分77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士望八字打分 ;
士字取名寓意为:博学多才、才德兼备、风华正茂之意;
士字姓名学寓意:身弱短寿,幼年辛苦,中年隆昌,晚年劳神,少乐之字。
望字取名寓意为:声名远播、德高望重、拨云睹日之意;
望字姓名学寓意:清雅荣贵,多才伶俐,官旺格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
士望姓名学寓意:身弱短寿,幼年辛苦,中年隆昌,晚年劳神,少乐之字。 平
士望名字性格: 兢兢业业的精神虽然可嘉,但固执成性会增加您的精神负担及痛苦,任何事情多与人商量,多听人劝导能改变您的命运。
士望名字成功运: 劳苦变成空,最后财运仍不丰。查看士望一生财富多少?
士望名字适合职业: 工人、军人、医生、舞蹈家等。
士望名字事业运:勤劳苦而收获少,费心费力而无所成,抑郁不能发展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士望男孩68.8%,女孩31.2%,为男孩名字。
士望男女占比图
士望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546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士望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士望名字属鸡17%、属虎13%、属兔10%、其它60%
士望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士望五行为金水组合,宜五行喜金或喜水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火、属土的人使用;
士望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士望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士或望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士望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周姓、胡姓、林姓、黄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士的拼音读shì; 士的繁体为士; 士字五行为金; 士字康熙字典笔画3画;
【丑集中】【士字部】 士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242第38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鉏里切,音仕。四民士爲首。【詩·大雅】譽髦斯士。【禮·王制】命鄕論秀士,升之司徒,曰選士。司徒論選士之秀者,升之學,曰俊士。升於司徒者,不征於鄕,升於學者,不征於司徒,曰造士。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,升之司馬,曰進士。 又官總名。【書·立政】庶常吉士。【禮·王制】天子之元士,諸侯之上士,中士,下士。 又【孔安國曰】士,理官也,欲得其曲直之理也。【書·舜典】帝曰:臯陶,汝作士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士榮爲大士。 又漢制,嘗爵爲公侯奪免者,曰公士。 又【前漢·鄒陽傳】武力鼎士。【註】能舉鼎者。 又【前漢·李尋傳】拔擢天士。【註】能知天道者。 又【後漢·李業傳】王莽以業爲酒士。【註】時官酤酒,故置酒士。 又侍從之士。【通鑑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,時謂之登瀛州。 又士卒。【左傳·丘甲註】革車一乘,甲士三人,步卒七十二人。【家語】孔子之宋,匡人以。甲士圍之。 又男子通稱。【詩·周頌】有依其士。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。【詩·大雅】釐我女士。
望的拼音读wàng; 望的繁体为望; 望字五行为水; 望字康熙字典笔画11画;
【辰集上】【月字部】 望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505第29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巫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無放切,?音?。【說文】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亡,朢省聲。【釋名】望,惘也,視遠惘惘也。【詩·邶風】瞻望弗及。 又【詩·大雅】令聞令望。【疏】爲人所觀望。 又【孟子】望望然去之。【趙岐註】慚愧之貌也。【朱傳】去而不顧之貌。 又【博雅】覗也。【韻會】爲人所仰曰望。又責望。又怨望。 又祭名。【書·舜典】望于山川。【傳】皆一時望祭之。【公羊傳·僖三十一年】望者何,望祭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武方切【正韻】無方切,?音亡。義同。【詩·小雅】萬夫所望。【釋文】協韻音亡。 又【釋名】月滿之名也。月大十六日,小十五日。日在東,月在西,遙在望也。【易·小畜】月幾望。【左傳·桓三年疏】月體無光,待日照而光生,半照卽爲弦,全照乃成望。 【韻會】从壬,譌从王。【說文】日月之望作朢,瞻望之望作望。今通作望,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