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夕寐宵兴]:晚睡早起。形容勤奋不息。同“夙兴夜寐”。
[道山学海]: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
夕:读xī,五行属金,傍晚,日落的时候;泛指晚上。取名含义为和睦、吉祥如意、长寿之义;夕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36350次,用于第一字占:67.8%,男孩名字占45.3%,女孩名字占:54.7%。
道:读dào,五行属火,指道德、道义、正义、技能、志向、思想。 取名含义为正气凛然、抱负不凡、卓有成就;道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40003次,用于第一字占:65%,男孩名字占90.3%,女孩名字占:9.7%。
夕道名字的寓意: 寓指安享天伦、儿孙满堂、福泰康宁、高风亮节、登峰造极、千里之志之意。
夕道怎么读?夕道名字读xī、dào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夕道好写吗?夕3画、单一结构,道16画、左下包围结构,道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夕道五行?夕字五行属金,道字五行属火,名字属金火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夕道重名率高吗?夕道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7559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高。
夕道名字能打多少分?夕道名字打分86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夕道八字打分 ;
夕字取名寓意为:安享天伦、儿孙满堂、福泰康宁之意;
夕字姓名学寓意:少年艰难,出外大吉,性刚多灾,刑偶伤子,晚年享福。
道字取名寓意为:高风亮节、登峰造极、千里之志之意;
道字姓名学寓意:智勇双全,精明公正,出外大吉,中年成功隆昌,荣贵出国之字。
夕道姓名学寓意:少年艰难,出外大吉,性刚多灾,刑偶伤子,晚年享福。 平
夕道名字性格: 相当热心,好充面子拼排场,好奇心很强,见异思迁,感情容易失望而造成易冷易热的现象。
夕道名字成功运: 过日,纵有积蓄也有限,财运不佳。查看夕道一生财富多少?
夕道名字适合职业: 医生、花匠、演员、会计员等。
夕道名字事业运:苦闷而收获不多,常在忧愁中过日,如从事薪水生活最适合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夕道男孩74.3%,女孩25.7%,为男孩名字。
夕道男女占比图
夕道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401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夕道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夕道名字属兔20%、属猪16%、属蛇13%、其它51%
夕道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夕道五行为金火组合,宜五行喜金或喜火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水的人使用;
夕道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夕道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夕或道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夕道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林姓、刘姓、孙姓、杨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夕的拼音读xī; 夕的繁体为夕; 夕字五行为金; 夕字康熙字典笔画3画;
【丑集下】【夕字部】 夕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246第0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祥易切,音席。晨之對,暮也。【尚書·大傳】歲之夕,月之夕,日之夕,謂臘爲歲夕,晦爲月夕,日入爲日夕也。【詩·小雅】以永今夕。 又朝見曰朝,夕見曰夕。【晉語】平公射鷃不死,使豎襄搏之,失。公怒,將殺之,叔向聞之夕。【註】夕見于朝以諫也。 又七夕。【齊諧記】桂陽武丁有仙道,謂弟曰:七月七夕,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。【荆楚歲時記】七夕,婦女結綵樓,?瓜果庭中,穿七孔針以乞巧。柳宗元有乞巧文。 又官名。夕郞,漢制,給事黃門之職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莊十九年】楚子卒,鬻拳葬諸夕室。 又山名。【山海經】渾夕之山。又曹夕之山。 又姓。望出巴郡。見【統譜】。 又斜也。【呂覽】正坐于夕室,謂室斜而正其坐也。又與昔通。【莊子·天運篇】通昔不寐。 又叶在爵切,音皭。猶宿也。【詩·齊風】齊子發夕。【陸德明疏】發朝也。叶上鞹薄。 【說文】从月半見。【徐曰】月字之半,月初生則暮見西方,故半月爲夕。
道的拼音读dào; 道的繁体为道; 道字五行为火; 道字康熙字典笔画16画;
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 道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262第06
〔古文〕?衟?【唐韻】徒皓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杜皓切,?陶上聲。【說文】所行道也。【爾雅·釋宮】一達謂之道路。【詩·小雅】周道如砥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。 又【廣韻】理也,衆妙皆道也,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。【易·繫辭】一隂一陽之謂道。【又】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【書·大禹謨】道心惟微。 又順也。【書·禹貢】九河旣道。【註】順其道也。 又國名。【左傳·僖五年】江黃道柏。【註】道國,在汝南安陽縣南。 又【韻會】州名。漢屬零陵郡,唐營州,攺道州。 又當道,草名。【博雅】當道,馬舄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大到切【正韻】杜到切,?陶去聲。【正韻】言也。【孝經】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。【大學】如切如磋者,道學也。 又由也。【禮·禮器】苟無忠信之人,則理不虛道。【中庸】尊德性而道問學。 又治也。與導同。【論語】道千乗之國。【史記·文帝紀】道民之略,在于務本。 又引也。【左傳·隱五年】請君釋憾于宋,敝邑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