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福寿安康]:幸福,长寿,平安,健康的意思
[才望高雅]:形容人富有才学,享有很高的声望,不同流俗。
寿:读shòu,五行属金,指活得长久,长寿;生日;年岁,生命。取名含义为福寿康宁、快乐如意之义;寿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34252次,用于第一字占:68.6%,男孩名字占86.8%,女孩名字占:13.2%。
望:读wàng,五行属水,1、人所敬仰的,有名的,如名望。2、向,朝着,如希望。取名含义为威望、期望、引申为道德高尚之义;望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69683次,用于第一字占:71.4%,男孩名字占41.7%,女孩名字占:58.3%。
寿望名字的寓意: 寓指笑口常开、洪福齐天、福寿绵绵、声名远播、德高望重、拨云睹日之意。
寿望怎么读?寿望名字读shòu、wà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仄仄调,音律有重叠,读音较为拗口。
寿望好写吗?寿14画、上下结构,望11画、上下结构,寿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寿望五行?寿字五行属金,望字五行属水,名字属金水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寿望重名率高吗?寿望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4518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寿望名字能打多少分?寿望名字打分76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寿望八字打分 ;
寿字取名寓意为:笑口常开、洪福齐天、福寿绵绵之意;
寿字姓名学寓意:环境良好,财官两旺,身弱多病,晚年劳神。
望字取名寓意为:声名远播、德高望重、拨云睹日之意;
望字姓名学寓意:清雅荣贵,多才伶俐,官旺格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
寿望姓名学寓意:环境良好,财官两旺,身弱多病,晚年劳神。 平
寿望名字性格: 乐观,内则空虚,多劳又多争,感情薄弱而不坚定,做事反覆不定,意志容易动摇,容易接近异性,女子易被引诱,应注意。
寿望名字成功运: 虽好但不稳,防意外拖累或损财。查看寿望一生财富多少?
寿望名字适合职业: 军人、记者、护士、工人等。
寿望名字事业运:前事业多变又劳苦,因基础不稳,做事要三思,多计划,小心投机生意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寿望男孩71.4%,女孩28.6%,为男孩名字。
寿望男女占比图
寿望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517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寿望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寿望名字属虎20%、属狗16%、属牛13%、其它51%
寿望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寿望五行为金水组合,宜五行喜金或喜水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火、属土的人使用;
寿望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寿望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寿或望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寿望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胡姓、徐姓、朱姓、周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寿的拼音读shòu; 寿的繁体为壽; 寿字五行为金; 寿字康熙字典笔画14画;
【丑集中】【士字部】 壽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294第02
〔古文〕???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承咒切,音綬。【說文】久也。凡年齒皆曰壽。【書·君奭】天壽平格。【詩·大雅】作召公考,天子萬壽。【左傳·僖三十二年】爾何知,中壽。【註】上壽百二十歲,中壽百歲,下壽八十。【董子繁露】壽者,酬也。壽有短長,由養有得失。【前漢·王吉傳】心有堯舜之志,則體有松喬之壽。 又以金帛贈人曰壽。【史記·刺客傳】嚴仲子奉。黃金百鎰,爲聶政母壽。 又星名。【爾雅·釋天】壽星,角亢也。【註】數起角亢,列宿之長,故曰壽。 又地名。平壽,衞下邑。【左傳·昭二十年】衞侯在平壽,壽州古淮南,春秋吳楚?蔡之地,戰國倂于楚,考烈王遷此,曰郢都。靈壽,古中山邑。【史記·魏世家】樂羊拔中山,文侯封之靈壽。 又漢壽,亭名,在蜀嚴道。曹操以關羽爲漢壽亭侯。 又山名。【史記·五帝紀】舜作什器于壽山。又壽山在福州侯官縣,產文石,可爲印章,五色具備,惟艾綠色者少。【宋·黃幹詩】石爲文多招斧鑿。又水名。壽水,在太原壽陽縣,其源有二,一出要羅村,一出頡訖村,合流
望的拼音读wàng; 望的繁体为望; 望字五行为水; 望字康熙字典笔画11画;
【辰集上】【月字部】 望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505第29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巫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無放切,?音?。【說文】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亡,朢省聲。【釋名】望,惘也,視遠惘惘也。【詩·邶風】瞻望弗及。 又【詩·大雅】令聞令望。【疏】爲人所觀望。 又【孟子】望望然去之。【趙岐註】慚愧之貌也。【朱傳】去而不顧之貌。 又【博雅】覗也。【韻會】爲人所仰曰望。又責望。又怨望。 又祭名。【書·舜典】望于山川。【傳】皆一時望祭之。【公羊傳·僖三十一年】望者何,望祭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武方切【正韻】無方切,?音亡。義同。【詩·小雅】萬夫所望。【釋文】協韻音亡。 又【釋名】月滿之名也。月大十六日,小十五日。日在東,月在西,遙在望也。【易·小畜】月幾望。【左傳·桓三年疏】月體無光,待日照而光生,半照卽爲弦,全照乃成望。 【韻會】从壬,譌从王。【說文】日月之望作朢,瞻望之望作望。今通作望,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