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慧心巧思]:聪明的心地,精巧的构思。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,别出心裁。
[耿介之士]:意思是指正直的人。
巧:读qiǎo,五行属木,本义是指从业时间长、经验丰富、技艺高明的老年工匠。引申义技术精湛,灵敏;巧字也有美好,恰好的意思。取名含义为文思敏捷、机智灵敏、灵巧之义;巧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98833次,用于第一字占:67.2%,男孩名字占45.3%,女孩名字占:54.7%。
耿:读gěng,五行属火,1、明亮,光明的意思;2、正直、刚直,如忠心耿耿。取名含义为刚正不阿、耿直、积极、前途光明之义;耿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44250次,用于第一字占:60.4%,男孩名字占93.8%,女孩名字占:6.2%。
巧耿名字的寓意: 寓指慧心巧思、心灵手巧、能说会道、锦绣前程、光明磊落、朝气蓬勃之意。
巧耿怎么读?巧耿名字读qiǎo、gě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仄仄调,音律有重叠,读音较为拗口。
巧耿好写吗?巧5画、左右结构,耿10画、左右结构,名字字形美观,匀称好写。
巧耿五行?巧字五行属木,耿字五行属火,名字属木火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巧耿重名率高吗?巧耿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5488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巧耿名字能打多少分?巧耿名字打分87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巧耿八字打分 ;
巧字取名寓意为:慧心巧思、心灵手巧、能说会道之意;
巧字姓名学寓意:少年艰难,忌车怕水,中年劳,晚年吉庆。
耿字取名寓意为:锦绣前程、光明磊落、朝气蓬勃之意;
耿字姓名学寓意:一生清雅,缘和四海,中年劳或潦倒,晚年吉祥。
巧耿姓名学寓意:少年艰难,忌车怕水,中年劳,晚年吉庆。 吉
巧耿名字性格: 急躁,主观意识强,容易陷于一意孤行而遭受失败的打击。有时好出风头又容易因判断错误而带来财务上的损失,应多改进。
巧耿名字成功运: 财运但不稳定,且有花钱浪费的倾向,应节制以保晚年。查看巧耿一生财富多少?
巧耿名字适合职业: 教师、会计员、厨师、记者等。
巧耿名字事业运:长期的奋斗,遭受到许多劳苦与挫折,如能忍耐自有所成就,财利可得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巧耿男孩69.1%,女孩30.9%,为男孩名字。
巧耿男女占比图
巧耿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444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巧耿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巧耿名字属牛18%、属蛇14%、属鼠11%、其它57%
巧耿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巧耿五行为木火组合,宜五行喜木或喜火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金、属水的人使用;
巧耿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巧耿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巧或耿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巧耿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李姓、杨姓、马姓、徐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巧的拼音读qiǎo; 巧的繁体为巧; 巧字五行为木; 巧字康熙字典笔画5画;
【寅集中】【工字部】 巧; 康熙笔画:5; 页码:页325第09
〔古文〕丂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苦絞切,敲上聲。【說文】技也。【廣韻】能也,善也。【韻會】機巧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天有時,地有氣,材有美,工有巧。合此四者,然後可以爲良。【山海經】義均始爲巧,倕始作下民百巧。 又【增韻】拙之反。【韻會】黠慧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大巧若拙。【淮南子·主術訓】是故有大略者,不可責以捷巧。 又【廣韻】好也。【詩·衞風】巧笑倩兮。 又【韻會】射者工于命中曰巧。【孟子】知譬則巧也。 又【廣韻】僞也。【詩·小雅】巧言如簧,顏之厚矣。【傳】出言虛僞,而不知慚於人。【禮·月令】毋或作淫巧。【註】淫巧,謂僞飾不如法也。 又【廣韻】苦敎切。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口敎切,?敲去聲。義同。 又叶去九切,音糗。【前漢·司馬遷傳】聖人不巧,時變是守。
耿的拼音读gěng; 耿的繁体为耿; 耿字五行为火; 耿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未集中】【耳字部】 耿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966第14
〔古文〕熲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古幸切,音?。【說文】耳著頰也。 又【廣韻】耿介也。【馮衍·顯志賦】獨耿介而慕古兮。【徐敬業詩】少年負壯氣,耿介立衝冠。 又【韻會】不安也。【詩·衞風】耿耿不寐。【傳】耿耿,猶儆儆也。錢氏曰:耿耿,小明,心有所存,不能忘之貌。 又光也。【書·立政】以覲文王之耿光。 又與炯通。【晉語】其光耿於民矣。【註】耿,猶炤也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閔元年】滅耿,滅霍,滅魏。【註】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。【括地志】霍晉州霍邑縣,故耿城,今名耿倉城,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,故耿國。 又【山海經】耿山無草木,多水碧。 又姓。漢耿弇,耿况。 又【集韻】俱永切,音憬。光也。本作炅。 又【集韻】涓熒切【韻會】古熒切,?音扃。明白也。 又與?通。幽州方言也。【蜀志·?雍傳註】或曰雍本姓耿,幽州人語謂耿爲?,遂隨音變之。◎按說文耿,耳著頰也,从耳,烓省聲。杜林說,耿,光也,从光聖省。凡字皆左形右聲,杜說非也。徐鍇曰:凡字多右形左聲,此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