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枫韵紫秋]:像枫叶一样,到了深秋,颜色紫红,别有一番成熟和丰腴的韵味。
[董狐直笔]: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
枫:读fēng,五行属木,指从木,风声;落叶乔木,春季开花,黄褐色。取名含义为收获、稳重、成就之义;枫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207910次,用于第一字占:75.6%,男孩名字占88.7%,女孩名字占:11.3%。
董:读dǒng,五行属木,监督管理;正,守正;深藏;统率。取名含义为正直、聪明、权力、谦虚之义;董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4552次,用于第一字占:78.3%,男孩名字占91%,女孩名字占:9%。
枫董名字的寓意: 寓指百花争放、春意盎然、朝气蓬勃、刚正不阿、深谋远虑、不露锋芒之意。
枫董怎么读?枫董名字读fēng、dǒng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仄调,音律优美,朗朗上口。
枫董好写吗?枫13画、左右结构,董15画、上下结构,枫董字笔画数较多,不利于书写。
枫董五行?枫字五行属木,董字五行属木,名字属木木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枫董重名率高吗?枫董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5144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低。
枫董名字能打多少分?枫董名字打分87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枫董八字打分 ;
枫字取名寓意为:百花争放、春意盎然、朝气蓬勃之意;
枫字姓名学寓意:精明公正,一生多福,福禄丰厚,中年吉祥隆昌,小心爱情厄。
董字取名寓意为:刚正不阿、深谋远虑、不露锋芒之意;
董字姓名学寓意:英敏才人,理智充足,中年吉祥隆昌,晚年劳神。
枫董姓名学寓意:精明公正,一生多福,福禄丰厚,中年吉祥隆昌,小心爱情厄。 吉
枫董名字性格: 热心而性急,做事短虑容易受挫折,内外是非多,而有为他人所累之倾向,应培养耐力及精神修养,创造中年后的成功为要。
枫董名字成功运: 中得财,时贫时富不稳定,慎防意外损失。天运五行属金时,财利较佳。查看枫董一生财富多少?
枫董名字适合职业: 司机、医生、厨师、工人等。
枫董名字事业运:力坚苦奋斗搏得一时成功,中途受挫折,有中年后再发展之灵意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枫董男孩94.7%,女孩5.3%,为男孩名字。
枫董男女占比图
枫董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441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枫董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枫董名字属虎20%、属兔16%、属鼠13%、其它51%
枫董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枫董五行为木木组合,宜五行喜木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金、属金的人使用;
枫董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枫董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枫或董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枫董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张姓、林姓、马姓、周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枫的拼音读fēng; 枫的繁体为楓; 枫字五行为木; 枫字康熙字典笔画13画;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楓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517第01
【唐韻】方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方馮切【正韻】方中切,?音風。【說文】木也。厚葉弱枝善搖。一名?。【爾雅·釋木】楓,欇欇。【郭註】樹似白楊,葉圓岐,有脂而香,今之楓香是也。【埤雅】枝善搖,故字从風,葉作三脊,霜後色丹,謂之丹楓,其材可以爲式。 又【說文解字】楓木,漢宮殿中多植之,故稱楓宸。 又【南方草木狀】楓香樹,子大如鴨卵,曝乾可燒,惟九眞郡有之。 又【蜀本草】楓脂,入地千年化爲虎魄。 又【本草圖經】引《述異記》:南中楓木之老者爲人形,亦呼爲靈楓,蓋癭瘤也。【譚景升化書】老楓化爲羽人,無情而之有情也。又孫炎云:欇欇生江上,有寄生枝,高三四尺,生毛,一名楓子,天旱,以泥泥之卽雨。 又【集韻】悲廉切,音砭。義同。 又【唐韻】方愔切,音近分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木則樅栝椶楠,梓棫楩楓。嘉卉灌叢,蔚若鄧林。 又【唐韻】符咸切,音凡。【楚辭·招魂】朱明承夜兮時不可淹,臯蘭被徑兮斯路漸,湛湛江水兮上有楓。 又【集韻】甫凡切,音䒦。與杋同。
董的拼音读dǒng; 董的繁体为蕫; 董字五行为木; 董字康熙字典笔画15画;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董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045第23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多動切【集韻】覩動切,?音懂。【爾雅·釋詁】董,督,正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董之用威。 又【博雅】固也。 又深藏也。【史記·倉公傳】氣當大董。 又【周禮·春官】辨九?,四日振動。【鄭註】動讀爲董。書亦或爲董。振董,以兩手相擊也。 又【玉篇】藕根也。 又董蕖。【續博物志】董蕖者,婆羅門云阿苗根,似白芷。 又亭名。【左傳·文六年】改蒐于董。【註】河東汾隂縣有董亭。 又澤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文喜邑有董池陂,古董澤。 又姓。【左傳·昭二十九年】昔有飂叔安,有裔子曰董父,實甚好龍,龍多歸之,服事帝舜,賜之姓曰董。又【宣二年】董狐,古之良史也。 又【集韻】主勇切,音腫。【羣經音辨】短也。《左傳》余髮董董,今本作種種。 又【字彙補】董正之董,讀若督,東谷切。 【集韻】通作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