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纯正无邪]:邪:不正当。纯洁真挚,没有一点邪念。
[品箫弄笛]:意思是吹奏洞箫和笛子,指人擅长音乐。出自《大马扁》。
纯:读chún,五行属金,指熟练、美、善、纯正、质朴、专一。取名含义为质朴、专一、纯洁、善良之义;纯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370575次,用于第一字占:79.5%,男孩名字占85.9%,女孩名字占:14.1%。
笛:读dí,五行属木,指笛子,管乐器名,竹制;也指响声尖锐的发音器。取名含义为文雅、尊贵、有教养之义;笛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57234次,用于第一字占:70.9%,男孩名字占49.7%,女孩名字占:50.3%。
纯笛名字的寓意: 寓指蕙质兰心、温顺善良、才高行洁、多才多艺、天资聪颖、积极向上之意。
纯笛怎么读?纯笛名字读chún、dí。声母不同、韵母不同,平平调,音律有重叠,读音较为拗口。
纯笛好写吗?纯10画、左右结构,笛11画、上下结构,名字字形美观,匀称好写。
纯笛五行?纯字五行属金,笛字五行属木,名字属金木五行组合,五行相生,大吉。
纯笛重名率高吗?纯笛在名字库中出现次数约6958次,配合姓氏重名率较高。
纯笛名字能打多少分?纯笛名字打分85 分,具体结合姓氏及生辰八字才精准。查看纯笛八字打分 ;
纯字取名寓意为:蕙质兰心、温顺善良、才高行洁之意;
纯字姓名学寓意:有爱情烦恼,忧心劳神,二子吉祥,中年成功隆昌。
笛字取名寓意为:多才多艺、天资聪颖、积极向上之意;
笛字姓名学寓意:清雅多才,理智充足,中年吉祥,晚年吉昌,荣贵之字。
纯笛姓名学寓意:有爱情烦恼,忧心劳神,二子吉祥,中年成功隆昌。 平
纯笛名字性格: 为人坦白而易怒易解,具有天赋的才华及理想,但因迟迟难以实现而内心苦闷,病弱且带有桃花运,容易造成财务上的损失。
纯笛名字成功运: 财利可得,但须防意外损失,天运五行属金时,财源丰富。查看纯笛一生财富多少?
纯笛名字适合职业: 会计员、护士、记者、教师等。
纯笛名字事业运:有相当程度的成功运,若不好高骛远,顺其自然发展,财利可得,精神亦较安定。查看详细事业运程分析
纯笛男孩69.3%,女孩30.7%,为男孩名字。
纯笛男女占比图
纯笛2023年新生儿使用为2361人,近十年数据如下:
纯笛新生儿十年使用曲线图
纯笛名字属蛇19%、属牛15%、属狗12%、其它54%
纯笛使用最多生肖占比图
纯笛五行为金木组合,宜五行喜金或喜木人用于起名,忌讳属火的人使用;
纯笛为男性字名字,忌讳用于女孩起名;
纯笛忌讳长辈名字中含有纯或笛的字,如有忌给晚辈起名;
纯笛数理及卦理非常适合杨姓、朱姓、徐姓、李姓等宝宝起名,具体还需要参考出生时间来判断整理好不好。
纯的拼音读chún; 纯的繁体为純; 纯字五行为金; 纯字康熙字典笔画10画;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純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944第25
〔古文〕?㝄【廣韻】常倫切【集韻】殊倫切,?音淳。【說文】絲也。【論語】今也純儉,吾從衆。【何晏註】純,絲也。絲易成,故從儉。【前漢·王褒傳】難與道純緜之麗密。 又【易·乾卦】純粹,精也。【疏】純粹,不雜。 又【書·酒誥】嗣爾股肱純。【傳】繼汝股肱之敎,爲純一之行。 又【詩·大雅】純嘏爾常矣。【箋】純,大也。 又【詩·周頌】文王之德之純。【箋】純,亦不已也。 又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諸侯純九,大夫純五。【註】純,猶皆也。 又【禮·郊特牲】貴純之道也。【註】純,謂中外皆善。 又【左傳·隱元年】潁考叔,純孝也。【註】純,猶篤也。 又【前漢·地理志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。【註】純,精好也。 又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里閒九純,純丈五尺。【註】純,量名。 又【集韻】主尹切【韻會】之尹切,?音準。【書·顧命】篾席黼純。【註】白黑雜繒緣之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服纁裳純衣。【註】純衣,緣衣也。又【旣夕】緇純。【註】飾衣曰純。【禮·曲禮】冠衣不純素。【註】純,緣也。 又【集
笛的拼音读dí; 笛的繁体为笛; 笛字五行为木; 笛字康熙字典笔画11画;
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笛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879第33
【廣韻】徒歷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亭歷切【正韻】杜歷切,?音狄。七孔筩也。【說文】樂管。亦作篴。【風俗通】武帝時丘仲作笛。笛,滌也。蕩滌邪志,納之雅正。長尺四寸,七孔。【通雅】有雅笛,有羌笛。【馬融·長笛賦】近世雙笛從羌起,羌人伐竹未及已。龍鳴水中不見已,截竹吹之聲相似。剡其上孔通洞之,裁以當簻便易持。易京君明識音律,故本四孔加以一。君明所加孔後出,是謂商聲五音畢。【西京雜記】高祖初入咸陽宮,得玉笛,長二尺三寸,二十六孔。吹之則見車馬山林,隱轔相次,銘曰昭華之琯。【酉陽雜俎】猿臂可爲笛,吹之,聲圓于竹。【韻會小補】樂器圖有義觜笛,謂笛上別安觜也。 又地名。【水經注】洞庭湖之右岸有山,世謂之笛烏頭石。 【正字通】西京玉笛在武帝前,《風俗通》謂笛爲武帝時丘仲所作,誤也。○按《周禮·笙師》已有敎?之文,?與笛同,則周時已有之矣。